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

e-reader給我10吋其餘免談

Plastic Logic’s QUE (left) and Skiff (right)
Plastic Logic’s QUE (left) and Skiff (right)
(來源:Plastic Logic and Skiff)


面對滿桌的手寫筆記,即使用電腦將他編寫成電子檔,也不可能隨時帶在身上看?

電子書到底好在哪?我想就是方便,還有對眼睛很好。

最近看多了電腦LCD眼睛真的很累,那刺眼的光看久了感覺眼睛都快燒起來了。
如果現在市場上有10吋的電子書,我會馬上買一台。
電子書其實不用跟平板電腦相比,因為看書就是看書,看書如果還想要偶而玩一下MSN或是突然想要玩個小遊戲,那還要繼續看下去嗎?

所以拜託廠商不用想太多,書很單純,自古以來書就是很單純的學習工具,知識智慧的填充工具,要蒐尋有電腦,要MSN有電腦,要玩電玩有電腦,要炫耀有Ipad,但是要看書.......
面對書桌上堆得快要掉下來的學習書籍,請廠商有點人性快點出適合各個年齡層都適用的電子書閱讀器好嗎?

看小學生書包.....你忍心嗎?


其實電子書是一個機會,作者可能不再需要透過出版商的介面,而直接面對讀者的挑戰。
電子書是一個新的模式,過往作者須透過出版商出版書籍,其實是對於壟斷通路的仰賴,還
有出版印刷技術的專業需求,但是電子書模式省略作者對上述的依賴。因此,對於一個創作者而言,只需要一個可以創作編輯的網路平台,或是一個共通可行的作業軟體,就可以打破原來的出版的通路模式。

在台灣最懼怕電子書的其實是出版商,因為原本的出版結構長久以來已經成為一頭史前巨象
,要調整到一個符合電子產業的環境確實不是那樣容易。就商業利益而言,每個出版的環節都有固定的利益存在,改變就代表有人的利益必須消失,而這個消失的利益就有可能是讀者的獲益。但是書商並不這麼認為,新的模式如果無法確實掌握金流的動向,那麼原本盤根錯結的商業結構與利益會因新模式的運作而崩潰,試想如果電子書的發展到最後成為公眾圖書館呢?當乞丐的必定全數都是目前檯面上的出版商吧!

但出版必定會因為載體的改變而改變,作者也會因為電子書的出現而增加收益。就讀者而言
,利用電子閱讀器改變閱讀模式並不會太困難,一手掌握的電子圖書館(e-book)比起整櫃的書籍或許更受歡迎。但相對的,作者的生命周期勢必受到相當個考驗,作者的生命週期縮短,也就表示目前出版的模式無法負荷劇烈的電子化商業環境,是必壽終正寢。目前電子出版業最佳的模式已經有例可循,APPLE store的模式絕對是出版商的最佳模式。採取完全開放的態度,讓喜愛創作的作者直接挑戰市場,而非由編輯來審視作者的市場價值,出版商只需要規範一個一體適用的規則與書寫環境,對於想創作或挑戰市場的作者,如此利益均霑的商機,是可以創造三贏的商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